1960年中苏交恶,苏联提出了一个过分要求,周总理忍痛答应
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
那只巍然屹立在西伯利亚冻土层上的“红色巨熊”,曾被无数中国人民亲切的称呼为“老大哥”。
只是,为了回报善良到愚昧的中国人民,
十余年后,“老大哥”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政治课,用残酷的手段向中国人民阐述了一个恒久不变的国家准则: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,没有朋友。
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,曾经的老大哥翻脸无情,在政治、军事、经济等各方面给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,尤其是债务方面。
当时中国欠了苏联一笔外债,苏联一直企图通过外债迫使中国屈服,中共中央经过研究决定,尽快偿清苏联外债,摆脱苏联的债务钳制,实在真正的独立自主。
可当时新中国恰逢三年自然灾害,百姓生活困难,国家财政缩水,可谓是内外交困,风雨飘摇,根本无力快速偿还外债。苏联则趁火打劫,提出以稀有资源抵减外债的要求,
周总理思虑再三,最终忍痛答应了下来,同意用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矿产抵减外债。
从那天起,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可可托海打响了。
“心上人,我在可可托海等你……”2021年央视春晚,一首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》响彻大江南北,可事实上,真正了解可可托海的人并不多。
可可托海其实不是海,
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的一个小镇,坐落于准噶尔盆地边缘、阿尔泰山南麓,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此,沿途留下了一串串美丽富饶的绿洲和牧场。
可可托海宛如一位美丽的少女,在荒凉的西北边境翩翩起舞,展现不可复制的中国之美。更
令人惊喜的是,在其美丽的面容之下,还隐藏着无与伦比的宝藏,一个无比庞大的矿脉,其中的三号矿坑,更是世界闻名。
世界上已知的140种矿产,三号矿坑有其中86种,更为传奇的是,三号矿脉中发现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没有的7种稀有元素。
而整个矿脉中稀有金属占到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,其中,铍资源量居中国首位,铯、锂、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、六、九位
。这些稀有矿产,曾为新中国立下了不世功勋。
据说,当年苏联地质学家无意间在额尔齐斯河的泥沙中,发现了稀有矿石的踪迹,于是溯流而上,找到了可可托海这片得天独厚的秘境
。1935年苏联政府派遣两只地质分队来到阿勒泰,发送当地牧民在阿尔泰山区四处采集矿物标本,按质按量收购。也正是在这一年,他们经过重重检测,确定了可可托海一、二、三号矿坑的位置。
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,苏联没能在三号坑进行大规模开发,但他们的觊觎之心从未放下。新中国成立后,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,
毛泽东访问苏联时,斯大林趁机提出苏联对中国新疆矿藏资源开采很感兴趣,当时,中国需要资金恢复和发展新疆的贸易,也需要苏联在政治、军事的上给予支持,于是便答应了下来。
1950年3月1日,根据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,“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管处”挂牌成立。此后,大量苏联人涌入可可托海,这个弹丸小镇最高时竟然聚集了将近四万人。
苏联专家、教授、科研人员,乃至掮客,特工都混迹其中,他们具体从三号坑中攫取了多少珍稀矿产,我们不得而知,只留下那一座座堆积如山的矿渣在诉说着不堪的过往。
然而,面对中国人民的善意,苏联“老大哥”最终却选择了背信弃义,
企图在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,干涉中国外交内政,挑衅中国的主权,对此,中国政府没有丝毫退让的余地,中苏关系逐渐恶化。
1960年,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援助协议,撤走了全部专家,给我国经济、国防建设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,中苏关系跌至冰点。
为了争取外交主动,避免苏方通过债务钳制中国,中共中央决定尽快还清对苏的债务。
周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记载了这段历史,
当时我国欠苏联各项借款以及利息共计14亿600万卢布,折合成人民币约52亿元,按照中苏协议,这些外债需要在1965年前全部还清。
这笔外债主要三个方面:
一是抗美援朝期间
,苏联向中国提供的各种陆、空军装备,折合人民币30亿元。
二是1955年苏联撤离旅顺时,
向中国移交的大批军火,其中包括数量不等的伊尔轰炸机、米格战斗机、坦克以及大口径火炮,折合人民币9.8亿元。
三是我国一五、二五计划期间,从苏联引进的“156”项重点工程,
当时约定是用大米、猪肉、鸡蛋、苹果等农副产品来抵款,三方面加起来总计52亿元人民币。
这笔钱放在今天不值一提,可当时中国实在是太穷了。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,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工业产品,只能通过农副产品偿还。
可此时的苏联却处处刁难,鸡蛋、苹果要过筛子,大了小了都不要;猪肉要卡一下膘,肥了瘦了都不行
,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,中国老百姓连吃的都没有,苏联却挑肥拣瘦。
苏联政府在债务方面拿捏中国,其实只有一个目的,便是想要从中国获取急需的稀有金属矿产。当时苏联正在与美国展开全方位竞赛,尤其是在航天与核领域。
他们急需制造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“铍”、制造氢弹的重要原料“锂”、制造原子钟用于导弹和卫星发射“铯”以及制造火箭、人造卫星、航天飞机的重要原料“钽铌”。
苏联人比谁都清楚,可可托海的三号矿坑中正好出产各种稀有金属矿产,于是要求中国用资源抵债。
相比农产品,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价值更加宝贵,周总理非常舍不得,但在开会谈论后,他还是忍痛答应了苏联。按当时农产品和矿产的价值对比,一吨普通的矿砂都抵得上数吨农产品,而稀有金属矿产的价格更是几十倍于农产品。
如果用稀有矿产来抵债,就可以省下无数的粮食缓解国内人民的生活困难,三年自然灾害期间,每多一口粮食,也许就可以救下一条命,
同时也可以加快偿清所有债务,这就是周总理忍痛答应苏联要求的重要原因。
1961年,接到开采命令的矿区百姓家家户户、老老少少齐上阵。当时,苏联已经撤走了驻可可托海的所有专家、设备,
矿区百姓只能用最简陋的装备一点点开采,而且矿区气候恶劣,在天寒地冻的时节,气温经常低至零下40度,最低低温记录则是零下57度。
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,矿区百姓每天都要工作十个小时之上,用最简陋的工具艰难地进行开采,
由于卡车数量太少,很多时候还要靠着人背肩扛的方式将矿石从矿坑里运送到地表,很多人因此换上了关节炎,甚至是矽肺,可为了国家,他们没有一声怨言。
三年自然时期,矿山工人的生活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影响。当年的退休工人曾回忆说:当时工人都在食堂吃饭,早上喝稀饭,中午是馒头加白菜汤,
制作馒头用的一般都是“高标面粉”,什么是高标面粉呢?就是里面掺杂着麦壳、沙子的面粉,这种面粉蒸出来的馒头用手轻轻一捏就会散开,根本不顶饱,
但即便是这样的面粉后来也很难吃的上了。
晚饭一般是萝卜汤,冬天吃得最多的是白菜、萝卜以及土豆,常年不见荤腥。
最困难的时候,每人每天只有几碗稀饭,到后面这种待遇也吃不起了。每天从事重体力劳动,却无法补充足够的能量,矿区工人们大多数双腿浮肿,比之前粗了一圈,走路都困难。无奈之下,矿区决定自己开荒种地,
就这样,矿区的工人一边采矿,一边种地,自给自足,算是勉强解决了矿区食品供应紧缺的困难。那些开垦的土地,至今还保留在伊雷木湖附近,默默纪录着当年的困苦岁月。
矿区工人在极度困难的生活条件下,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感,顶风冒雪全力以赴保出口,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使命。
1964年,我国提前一年还清了前苏联的所有贷款和利息,1965年10月前又还清了蔗糖贷款和贸易欠款,至此偿清了欠苏联的所有外债。
同年12月,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元帅在接见日本记者时,骄傲地宣布“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外债的国家。”
有资料显示,可可托海3号矿坑出产的矿产价值占到了总外债的40%,合计20多亿元人民币。
可以想象,如果不是这些稀有矿产,为风雨飘摇的新中国省下了20多亿元农产品,也许很多人民群众根本无力渡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可以说是间接地挽救了许多生命。
实际上,在六、七十年代,可可托海出产的稀有金属,不仅抵减了外债,而且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提供了重要原料。
1964年,中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,其中所有的铍便是来自可可托海三号矿坑,两年后我国第一颗氢弹所使用的氢化锂和氘化锂同样来自三号矿坑。
1970年4月24日,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成功发射升空,一曲《东方红》响彻苍穹,震惊世界,从此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
,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卫星上所使用的铯原子钟正是来自可可西里矿区。
如今,一度被划为军事禁区的可可西里矿区已经申报成为“国家级地质公园”,并建设成了可可托海地质博物馆,供所有人参观。
大家有时间的话,真的应该去看一看,
哪里不仅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稀有金属露天采矿坑,更像是一枚永不褪色的功勋章,挂在祖国的西北角。
去看一看先辈们度过的那段艰难岁月,去听一听先辈们的荡气回肠的故事,铭记曾经的历史责任,化作我们今天前进的动力。
可可托海苏联中国周总理外债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上一篇:1968郭永怀因空难去世,死前用命守护绝密资料,周总理痛哭命彻查
下一篇:没有了